现代学徒制是后示范校建设最佳抓手
摘要:目前示范校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其人才培养、教师体系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体系化、制度化、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呼吁一种更加完善、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伴随着后示范校建设应运而生。本文首先总结分析示范校建设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建设、师资团队建设、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介绍,为示范校建设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1. 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化有难度
示范校建设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构建“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当地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不同区域特征,难以实现体系化。一方面,人才培养具有区域性,不同地区经济、教育、文化发展不同,人才培养规格不同,难以形成体系;另一方面,因各地政府政策、企业发展需求、学校运行体制等不同,人才培养力度各不相同,难以形成完善的保障体系、质量监督体系等。
2. 理实一体化教学不易制度化
示范校建设创新教学方式,建立职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深入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实际操作中,理实一体化教学却面临制度上的矛盾。目前,在国内,学校在教师制度上的认可,过分偏向于科研学术能力,客观上形成“不问能力贡献,但求 SCI 索引”的制度“误导”。对于教师再培训尤其是下企业再培训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与待遇保障。许多教师为了年终评级与评职称的需要,就更倾向于去实现量化的教学课时评定要求,对于一线实践能力的培养也相应忽略和淡化了。
3. 取得职业资格证不代表双师
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一些专业课教师缺少重要的企业经历和生产现场的实践经验环节,不了解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等情况,作为 “双师型” 教师名不符实,只是有两个资格证而已,甚至出现所持有的资格证与所教专业不一致的情况。这样的 “双师型”教师与普通的专业课教师并没有多大区别,加上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 ( 特别是行业技能等级证) 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的今天,资格证书与实践技能的等值性值得怀疑。
4.校企深度合作的可持续难点
随着示范校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各院校的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也各放异彩。依据国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及国内示范校的显示情况来看,校企合作的紧密度和深度显然还不够,主要是该合作多数停留在浅层次,如企业仅提供设备、工位,而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实训考核等校企双方双赢的合作还有待于开展。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缺乏有力的政策法规支持、学校和企业的运作体制不同,造成管理困难、企业积极性不高。校企深度合作,可持续难。
5.通过验收不代表会持续实施
示范校建设项目完成后,项目学校撰写项目总结报告,申请验收,相关部门组织评估验
收,对通过验收的项目学校,授予“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称号,予以挂牌。
但通过验收后,由于示范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师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并无相关体系、制度保障,缺乏相关约束,难以持续实施。